“窝里横、外面怂”的孩子, 多出自这2种家庭, 根源在爸爸身上

  • 首页
  • bb体育怎么样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bb体育怎么样 > 新闻动态 > “窝里横、外面怂”的孩子, 多出自这2种家庭, 根源在爸爸身上
    “窝里横、外面怂”的孩子, 多出自这2种家庭, 根源在爸爸身上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0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   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种孩子?

    在家里,脾气大得惊人。和妈妈顶嘴,对弟弟妹妹呼来喝去,翻脸比翻书还快。

    你一说他几句,他能当场怼你几句,搞得全家都不安生。

    可一旦出了门,到了学校或者外人面前,立马变脸。

    不说话,胆小,做事缩手缩脚,老师点个名都吓一跳,像换了个人。

    我一亲戚家的儿子就是这样。从小在家里横冲直撞,连家里养的狗都怕他。

    但上了小学后,老师几次和家里反映,孩子太内向,太怕事,有点社交回避。

    妈妈一开始不信,说我们家哪儿来的内向孩子?

    他在家里那架势,一点不像。

    后来去学校开家长会,才发现儿子在班里一句话不说,吃饭也躲着人,一有小摩擦就哭。

    这种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的孩子,我身边还有不少。

    他们多出自这2种家庭,根源在爸爸身上。

    一:爸爸“隐身”,妈妈“独撑大局”

    我邻居一位妈妈,特别能干。

   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,她都一手包办:接送孩子、辅导作业、报兴趣班、做饭洗衣。

    她老公是搞工程的,常年不在家,偶尔回来一趟也累得不行,一心只想躺平。

    宝妈经常跟街坊邻居抱怨:“我家孩子特别难带,我说一句,他顶三句。在外面别人说什么都听,唯独不听我的。”

    但有一次,我在小区门口碰见她儿子,正被保安叔叔批评,他低头站着,连看都不敢看对方一眼,嘴唇都在抖。

    那一瞬间,我突然明白了,这孩子不是不懂规矩,是只在妈妈面前才“敢”发威。

    爸爸长期不在,妈妈成了唯一的“管教者”,也是情绪的出口。

    孩子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和引导,家庭里的一切事物,都是妈妈一个人处理。

    孩子慢慢学会了:妈妈脾气再大也不怕,因为再闹也有爱。

    但一到外面,失去了熟悉的环境,他马上就泄气了。

    因为他不确定,别人会不会像妈妈那样容忍他。

    说白了,孩子在家里发横,是因为他知道自己“横得起”;在外面发怂,是因为他不知道能不能“撑得住”。

    而这种反差,很多时候不是性格问题,是家庭结构的问题。

    妈妈越宠,爸爸越躲,孩子越闹,外面越怂。

    这种恶性循环,就是很多这种家庭的真实写照。

    二;爸爸强势,孩子学会“躲避”的家庭

    有些家庭恰恰相反,爸爸不缺位,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——过于严厉。

    我同事小林,脾气大,做事雷厉风行。他有个儿子,今年上初中。

    我们都知道,小林是个“虎爸”,对孩子特别严,动不动就吼。

    有一次加班,他接到老婆电话,说儿子又和她吵架了。小林朝电话那头大声吼了一句:“你给我等着,我回去收拾你!”

    我当时就在旁边,都被吓了一跳。

    后来听他说,他儿子成绩下滑严重,性格变得很安静,不爱说话。在学校,老师评价他“乖是乖,但没主见,胆子特别小”。

    小林不解,说:“他以前很聪明的,怎么突然变这样了?”

    我没说什么,但心里大概知道是为什么。

    长期生活在高压环境下的孩子,会变得极度敏感。

    为了避免冲突,他们学会了“顺从”和“察言观色”。尤其是父亲特别强势时,孩子往往把“沉默”当成保护壳。

    这种孩子,在外人面前小心翼翼,因为他早就习惯了在强权下“闭嘴”。

    但他也需要释放,就在妈妈或更弱的家庭成员面前“爆发”。

    在家里横,尤其是对妈妈,不是因为他真有胆子,而是他知道:“在你面前,我才敢说话。”

    这其实是一种畸形的表达。他不是在耍脾气,是在“找回控制感”。

    三:孩子“窝里横”,我们可以怎么做?

    如果孩子窝里横、在外怂,我们可以怎么做?

    ①第一步,是爸爸要“露脸”。

    爸爸多露脸,不是让他回家训话,而是要真正参与孩子的日常。

    哪怕只是陪孩子玩一局游戏,或者一起吃顿饭、聊十分钟的天。

    孩子对爸爸的需要,从来不是“听你说教”,而是“你在我身边”。

    ②第二步,是妈妈学会“放权”

    不少妈妈把孩子的事一把抓,久了不仅自己累,还让爸爸变得边缘。

    最可怕的是,孩子也会默认:“爸爸没用,我只听妈妈的。”

    这样的家庭,会慢慢变成情绪失衡的战场。

    ③第三步,是两个人一起设“边界”

    家里不能只有爱,没有规矩。

    规矩不只是“不能做什么”,更是“为什么不能做”。孩子需要明确的边界,也需要温和而坚定的执行者。

    这个执行者,不能总是妈妈一个人。

    我一个朋友,曾经也是“窝里横外面怂”的典型。

    后来他爸开始陪他打篮球、做饭,还和他聊学校的事。

    有一次,他爸在饭桌上跟他说:“你在家里不需要演‘老大’,在外面也没必要当‘小透明’。你可以做你自己。”

    那一晚,他第一次在饭桌上没有争吵,也没有沉默。

    从那之后,他慢慢变得不那么敏感,也更自信了。

    孩子不是不会表达,只是不知道在哪儿可以安全地做自己。

    一个健康的爸爸,不是“不打孩子”那么简单,而是:他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,也允许孩子走进他心里。

    家,是孩子练习人生的第一站。

    而父亲,永远是那个最容易被忽略,却最不能缺席的人。

    【图片来自网络,侵立删】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